這波疫情下,許多行業都遭受嚴重衝擊或被迫轉型,我想即便疫情結束後,人們的工作型態也不會再走回頭路。
這段為時極長的 WFH 就像是一面照妖鏡,照出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感、照出轉職的起心動念,最可怕的,是照出許多人先前不敢面對的恐懼:「除了這份工作,我還能做什麼?」
你正在做你熱愛的工作嗎?
你覺得屈就、有志不得伸嗎?
你想離職,但卻又迷惘前進的方向嗎?
去年五月,我一樣在職涯中有些迷失;時隔一年回顧,發覺自己正走在喜歡的路上,也符合當初參加講座時設下的目標。
以下我想分享盧美妏心理諮商師的講座內容,提供給正在為職涯煩惱的人參考,不妨報名這個常態性講座,或許能找到答案。
點選目錄條目可快速跳至想閱讀的部分
目錄
聽完能有什麼收穫
- 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類型、該類型的人格特質和適合工作型態。
- 了解自己最重視的 3 項工作價值。
- 根據第2點,得出 3 個能從事的職業別或副業。
- 擬定可行的目標和行動。
如果失業了,我還能做什麼?
我的行業別性質穩定,受到的外在衝擊相對小,但或許是待久的關係,愈來愈常有「被困住」的窒息和倦怠感,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做更多其他事情、幻想自己若身處其他行業的樣子;也不時有莫名的焦慮感:「如果我今天失業了,我還能做什麼?」是那陣子很常問自己的問題。
總結我的不安躁動有二:一是想知道自己其他的職涯可能,二是想知道自己有何「可移轉的能力」,就算失業也帶得走。
這場講座解答了我的第一個疑問,第二個疑問會在下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。
認識自己
職業搜尋的過程,其實是有順序的。如上圖所示,第一步並不是由職業別開始發想,而是先了解自己的個性和興趣。
追尋趨勢還是追尋自己?
講師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令我印象深刻:
A的成績佳,總是跟著社會趨勢潮流選擇科系和工作;但這些趨勢不斷消失,到頭來A並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薪水職位,也不是在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。
反觀成績不算頂尖的B,始終堅持追求自身興趣、找與興趣相符的工作,後來搭上了機緣順風車,從此躍進職場人生勝利組。
趨勢是會消失的,興趣不會。要藉由興趣創造自己的趨勢,而不是盲目追潮流。
盧美妏 <如何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講座>
找出職業興趣類型
做完職業興趣測驗後,個人就會得出自己的類型圖,我的類型依照比重分別是藝術型(A)、社交型(S)、企業型(E)。講師會分析每種類型的人格特質、針對強項和弱點,點出個別適合的工作類型。
根據這張圖,如果得出的類型愈多,職涯方向的選擇就會愈糾結,但是不該刻意壓抑興趣,反而要學著跨領域整合。另外,要注意盡量別選擇和自己類型「對立」面的工作,否則會做得很痛苦。以我為例,我就不適合做常規型(C)、實作型(R)、研究型(I)相關的職業別。
挑選適合職業和副業類型
挑出10個想做的職業
了解自身的興趣類型後,就要運用人生設計牌卡當中的「職業卡」,從中快速剔除自己絕對不會考慮的職業。淘汰一輪後,再從剩下的職業卡中,「不論現實能力」,選出10個想做的職業。
每張職業卡上面的字母組合就是興趣類型組合。神奇的是,我所挑出的卡片也完全符合我的興趣類型(ASE),其中也的確以得分最高的藝術型(A)職業最多張。
最在意的3個工作價值
琳瑯滿目的職業令人難以取捨,因此必須回歸個人的「工作價值」來斷捨離。講師要大家把黃色的「價值卡」分為「重要」和「不重要」兩堆,並從「重要」那堆中選出自己認為工作中最必要的3項,看看這份工作必須具備什麼特質,自己做起來才會開心。
最終決選
講師接著要大家回到那 10 張職業卡、思考三個問題:
- 能否接受這些職業最差的缺點?
- 這些職業吸引自己的原因?
- 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該職業?
綜合上面釐清的 3 項工作價值,回歸現實能力面,一一檢視這10份職業,挑出最可行的三個。
挑出的最終三個職業別,可以試著融合看看,有些人的選擇不一定要放棄本業,反而可以朝副業或兼職的方向去發展。
在活動的尾聲,每個人必須寫下即日起能朝新職涯方向前進的可行目標。
回顧一年前的照片和紀錄,我發現自己真的在融合這三項職業別的路上了。
行動,不保證能帶你前往想要的方向,但起碼能帶你離開不喜歡的地方。
講座資源
盧美妏心理諮商師FB粉專
注意:
<如何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>本為常態性講座,但疫情緣故9月前場次都取消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盧美妏諮商師的粉專,取得最新消息。
講師本人超美而且很活潑,給予的建議都十分接地氣、針對學員的發問給予直白務實的回應。最重要的是,她不會刻意美化現實面,不會以「療癒系」風格來帶這門需要考量實際狀況的工作坊,真心推薦她的講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