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》:明確的做自己指南

《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》:明確的做自己指南

「為什麼要改變?你做自己就好了。」

「你太付出了,要多愛自己一點。」

近幾年「做自己」、「愛自己」的雞湯文大量在心理勵志療癒領域湧現,好像真的做了自己一切都有解了。但為什麼迷惘的人依舊前仆後繼地來,甚至更加困惑:「到底做自己是什麼?愛自己又要怎麼愛?為什麼連想做最好版本的自己都那麼難?」

我們到底要怎麼客觀認知自己最真實的樣貌?哪些部分的「理想我」是可以經營而來,而哪些部分是造成自我更大內在衝突的來源?


答案是自畫像。

你的自畫像將會透露給你驚人的秘密。

就算你不擅長畫畫也無妨,「想像」兩幅自己的「現實我」、「理想我」,你會驚覺原來「畫裡有話」,那些你不敢面對、不願承認的自己,都在畫中一覽無遺。

點選目錄條目可快速跳至想閱讀的部分

本次閱讀書籍

書名: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

作者:林紫

博客來連結:https://adcenter.conn.tw/2p-Vf

讀完能學到什麼

  1. 用兩幅自畫像,剖析自己當下的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狀態。
  2. 揭開不同面向的自己,了解為何別人和我們看見的自己總有巨大落差。
  3. 明白內心衝突的源頭、透過書中的小練習學著整合內在糾結。

一句話點評
書中提供許多實用練習引導讀者回歸、接納現實自我,沒有不著邊際的靈性提點,是非常明確的「做自己指南」。

自畫像的秘密

你的自畫像風格偏寫實還是漫畫抽象?五官佔比如何?有沒有特別強調哪個部位?肢體如何呈現、大小比例?

如果各用五個形容詞描述你的「現實我」和「理想我」畫像,你又會怎麼形容這兩個自己?如果要各寫10句「我是…」來描述兩幅畫中的自我,你會寫些什麼?

藝術創作往往能揭露創作者的真實性情,把說不出口的、不知該怎麼表達的情緒融入作品中,因此很常被拿來當作心理治療工具,特別是兒童的創傷療癒方式。

電影《捉迷藏》(Hide And Seek)的結局令我印象很深刻:遭遇父親精神分裂後的小女孩看似回歸了正常生活,但是鏡頭畫面帶到她手邊的自畫像,畫中的小女孩卻長出了兩顆頭!暗示她也有人格分裂傾向了。

電影捉迷藏片尾
電影《捉迷藏》片尾。圖片來源:Pinterest

個人的自畫像呈現風格,往往精準透露當下心裡狀態。書中舉出不少身體部位畫法,分別對應何種人格特質。例如頭部大小看出個人對自身的智力才能評價、眼睛佔比大小看出是否實際或愛幻想、抽象漫畫風格則意味較隱藏真實自我、防備心較強

許多人對於自我的批判很多是源自於對身體的自卑感。透過檢視這兩幅自畫像,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有哪些是能靠後天努力改善的,又有哪些我們無能為力。先接受自己的真面貌才能面對它,進而改變,最後才是放下。

檢視我們寫下的形容詞和句子,對應看看大多是關於什麼?生理自我(比如外貌)、社會自我(比如職業、身份角色)、還是內心自我(主觀描述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特質的人)?如果前兩者多,就比較容易陷入外界眼光的陷阱。

先別急著撕掉標籤

看起來難搞的人其實很無害,而貌似忠良溫和的人說不定才是真正的大魔王。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類似的認知落差經驗,如果你認為自己不過是比較慢熟,卻總是被貼上「高冷」的標籤,別急著撕掉它,先用以下表格檢視自己的「公開程度」:

「周哈里窗」(Johari Window) 把人的性格切分成四種不同面向,每個人這四塊的大小也不盡相同,當然自我認知和他人眼中的自己就不會一致。認知落差主要來自於「隱藏我」和「盲目我」兩個區塊,「隱藏我」包含個人的慾望、秘密、不為人知的愛好才華、較為私人的一面;「盲目我」包含他人給予我們的正負面評價,也就是俗稱的標籤。

其中我認為「公開我」的大小若能適度增加,對於自我接納和整合頗有幫助。因為公開的部分愈多,他人和自我的認知落差就會縮小,適當的自我揭露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降低誤解、消除錯誤標籤

我們可以按照周哈里窗分項填入自己不同的性格面向,看看在個人能接受的範圍內,「隱藏我」是否有能夠移動到「公開我」的部分。比如有人明明成立了粉絲頁,卻不讓肯讓友好的同事們知道,擔心同事們拿異樣眼光看自己。這時表達自我的渴望和害怕被批判就形成矛盾衝突,不妨問問自己這個擔憂是否源自於自我否定,而不是他人真實的批評。

我自己也體驗到公開我區塊擴大後帶來的放鬆感,以往總也想像、擔心自我揭露招致的負面效應,不過實際鼓起勇氣擴大公開我範圍後,我害怕的事情倒是沒發生,反而覺得更加自在坦然。

另外,蒐集別人眼中的「盲目我」就是最好的自省方式。不管別人給我們什麼樣的標籤,都先不要過於抗拒,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誤解了,而是我們看不見某部分的自己。很喜歡作者這一席話:

把自己看作一幅拼圖,拼圖的每一塊分別被每一個認識我的人收藏著,那些讚美或批評我們的人,就是無償貢獻出他們手中的那一小塊拼圖,讓我們看見更完整的自己。

林紫《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》


最後,盡可能探索接觸新事物,開發「未知我」的潛能。這點特別適用於對生活沒目標方向、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專長優點的人。只要不排斥就一項一項試,就算短期內未果,至少已經排除掉不適合的項目。

藉由兩幅畫、四格窗,每個人都能慢慢描繪出自己真實的面貌、先能面對,才能接納自我。

我想到當初畫完「現實我」和「理想我」後分享給家人看,家人皺皺眉頭,直接說:

「妳畫的『理想我』好怪異,『現實我』美多了。 」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