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比起喜歡自己,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》:不帶價值判斷的自我接納

書中拋出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,讀者不能期待被動地吸收,而是必須主動挖掘自己的內心,畢竟沒有人能比我們更能親近自己。愛自己,就是當一面不修圖的鏡子,如實的接納、呈現自己的內在樣貌。鏡子不會說話、不帶價值判斷,就只是客觀地、靜靜地映照出我們的狀態。

繼續閱讀 《比起喜歡自己,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》:不帶價值判斷的自我接納

《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》:你被附身了嗎?容易招來渣男渣女的三種體質

邪惡不會不請自來,必定是我們身上有臭味相投的特質,哪怕只有一點點,才會像磁鐵一樣把它給吸過來。

帶入感情場景,那些藐視、忽視、坐視不管大自然力量(邪惡)的人,就特別容易被渣男渣女附體。

繼續閱讀 《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》:你被附身了嗎?容易招來渣男渣女的三種體質

《解讀童話》:童話沒騙人,反而是真實的人類困境

2007年迪士尼拍了部結合動畫與真人的電影「曼哈頓奇緣」(Enchanted),講述童話中的公主誤入現實生活的故事。

為什麼童話題材總是能跨越年齡限制、擄獲人心呢?根據榮格的看法,夢境是個人的潛意識,而童話則是集體人類的無意識,每一則童話故事都在反映某個人類遭遇的集體困境、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。

繼續閱讀 《解讀童話》:童話沒騙人,反而是真實的人類困境

解夢:一個人的密室遊戲(3)-夢境物件與劇情

你做過惡夢嗎?

你夢過被追殺、自己或身邊的人死亡嗎?

被惡夢嚇醒後,你曾說服自己「幸好只是夢」,但不愉快的感覺依然久久揮之不去嗎?

人類的夢境有高度重複的劇情主題,特別是惡夢的類型極其類似。這並非巧合,而是因為我們有相似的集體人生經驗、和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。

這些課題,就是夢境劇情想讓我們知道的內容。

繼續閱讀 解夢:一個人的密室遊戲(3)-夢境物件與劇情

《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》:明確的做自己指南

「為什麼要改變?你做自己就好了。」

「你太付出了,要多愛自己一點。」

近幾年「做自己」、「愛自己」的雞湯文大量在心理勵志療癒領域湧現,好像真的做了自己一切都有解了。但為什麼迷惘的人依舊前仆後繼地來,甚至更加困惑:「到底做自己是什麼?愛自己又要怎麼愛?為什麼連想做最好版本的自己都那麼難?」

繼續閱讀 《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》:明確的做自己指南

《公主走進黑森林》:讀懂童話才能向幸福更靠近

有的爸媽對於童話故事的反應很兩極,一種是「唸到都爛了可以換點別的嗎?」,另一種則是「童話都是騙人的,才不想讓我的女兒變成廢物公主」。

如果你也是抱持著類似態度,其實有點可惜,因為童話要傳達的訊息遠不止幸福快樂,可以啟發孩子的更不只是「好人有好報」這麼單純的道理而已。

繼續閱讀 《公主走進黑森林》:讀懂童話才能向幸福更靠近